在江苏双环齿轮有限公司内,提到“朱玉庭劳模创新工作室”,个个都会竖起大拇指。这个由全国劳动模范朱玉庭领衔的团队,长期扎根生产一线,引导和激发职工立足岗位创新,解决岗位技术难题,其创新驱动不仅实现企业提质增效,更成为企业高质量发展的“助推器”。
搭建平台促创新。该工作室成立之初,将攻关流程与企业“三级创新改善”机制有机结合,形成“小微创新全员参与、难点攻关专班突破、战略项目协同推进”的创新生态,极大地激发了劳模创新工作室的活力。其中,创新成果通过企业内部“五小”活动平台推广,每年带动基层创新超7000项,真正实现“大创新引领突破、小创新遍地开花”。
聚焦难题求突破。该工作室始终聚焦行业“卡脖子”难题作为攻克目标。公司承接福特变速箱齿圈项目,要求432个棱角零毛刺,他们面对国内外尚无成熟解决方案的情况下,进行上百种工艺试验,首创“三面倒角刀片+仿型去毛刺刀片”技术,实现全自动化生产,不良率从30%降至0.2%,推动企业占据国内纯电乘用车齿轮市场半壁江山。在绿色制造领域,他们研发的“主减类齿轮自动化辗锻工艺”,单件材料减重0.5—1kg,年节约成本426万元,获国家发明专利。同时,针对传统锻造工艺浪费问题,通过优化余量分配和检测流程,年均节约材料费用超200万元。该工作室成立以来,累计获国家专利100余项,攻克近百项技术难题,创造直接经济效益超3000万元,多项成果被纳入行业标准,为淮安高端装备制造业集群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。
赋能成长传帮带。该工作室构建“师徒结对传技能、项目实战练本领、竞赛比武促成长”的培养体系。其中,高级技师郭勤虎从普通操作工起步,如今已带队完成“空心轴加工技术”攻关,年节约成本超百万元;90后工程师房讯研发的“智能检测系统”,质检效率提升40%,斩获公司创新金奖。
另外,该工作室与职业院校共建“订单班”,编写《数控加工百问手册》,累计培养高级技师5名、中级技师9名、调试工程师20余名。通过劳模示范引领,带动120余名技能人才成长蜕变,还走进校园、企业开展“劳模宣讲”超百场,用亲身经历激励青年和产业工人技能报国。
来源:江苏工人报